智慧医疗是通过互联网将优质医疗资源引入诊疗服务的医疗行业新业态。近日,记者实地探访了武汉市部分三甲医院和基层卫生院,了解其通过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视频会诊等数字化手段,如何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做到便民、惠民。
远程诊断开启“生命通道”
前不久,72岁的秦起成突感胸口憋闷、心慌,遂到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心卫生院就诊,医生当即为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第一时间同步传至35公里外的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
给秦老伯远程会诊的诊断结果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分钟内,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的当班医生邹亚文通过系统平台和专用微信群反馈了诊断结果,并指导山坡中心卫生院启动绿色救治流程。120急救中心就近调度,让秦老伯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介入中心接受了急救。
5月26日,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内,医生在集中讨论患者病情。新华社记者喻珮 摄
“心血管疾病在农村的发病率高。远程心电诊断系统实现了基层卫生院乃至村卫生室的铺设,突破了地域距离限制,在急危重症心梗患者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邹亚文说,远程医疗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弥补了基层医疗资源的不足。
近年来,武汉多家医院通过远程医疗输送诊断结果。以江夏区为例,辖区2000平方公里内有2家三级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覆盖21家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其中,区第一人民医院依托远程心电、远程诊断平台,平均每月远程诊断心电图近800例,下达诊断结果最快只需1分钟。
覆盖乡镇缓解人才之困
咳嗽了半个多月,42岁的曾涛近日来到离家步行仅5分钟路程的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是该区最大的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住院部等一应俱全,还配置了核磁、三维彩超等医学检查设备。
拍摄CT15分钟后,曾涛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就由江夏区中医院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传回来了——“双肺纹理清晰,气管、支气管通畅”。拿到这份权威诊断,曾涛吃了颗“定心丸”。
“在家门口看病很方便,不用再跑市中心大医院了。”曾涛告诉记者,如今一家老小已习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从幼儿注射疫苗到半夜急诊,社区服务中心24小时有医生轮值。
“云”问诊呼应患者诉求
武汉市第一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已运行3年。5月26日上午9点,该院皮肤科主治医师高婷婷准时到达门诊楼四层的互联网医院,这里专为线上诊疗开辟的8个独立接诊间正处于工作状态。
家住武汉市远城区的喻女士拿起手机进行“云”复诊。“根据上次接诊记录,您因为蚊虫叮咬出现了皮疹,现在怎么样了?”面对摄像头,高婷婷一边查看屏幕右侧的挂号单,一边通过视频了解患者的皮肤现状。